和聲進行與調性
3 min readApr 3, 2019
20世紀調性音樂,無和聲進行的標準化規則
和聲進行的傳統方式
- 終止式:
V-I (A) →標準的和聲序列典型
IV-I (P)
vii6-I
iv6-V (D) - 五度圈循環:
I-IV-vii- vi -ii-V-I
i-iv-VII-III- VI-ii-V-I - 屬和弦:
V7/V -V -I (五級V7-五級-一級)
VI- V6- V (六級-五級六(七級)-五級)
vii7/vi- vi- vii7/V(六級的七級七-六級-五級的七級七)
V7/vi- vii7/ii- V7/V(六級五七-二級七級七-五級五七) - if: 下屬和弦用上主音三和弦代替(ii變IV)V用viio代替
得:
多數調性音樂標準的和絃序列是五度循環
5. 例外:
線條性和弦(增六和弦)
擴充句子的和絃(阻礙進行:V-vi)
傳統和聲進行沿革
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,調性體系衰微
20世紀初仍有出現,例子:(尤其在終止)
德布希《前奏曲》第二集,灌木林(1913)
拉威爾《以海頓命名的小步舞曲》(1909)
20稍後例子:(含民族或民間音樂)
柯普蘭《小夥子比利》
拉賀瑪尼諾夫
梅諾蒂《電話》
1970年以來,傳統調性音樂在被稱為"新浪漫主義"的風格中新生。
20世紀通俗音樂,Broadway, 民間音樂, Jazz, Rock最健康最有活力的持續。
和聲新探索-調式音樂(Modal Music)
- 避免五度根音運動
- 避免傳統大小調音樂控制聲部進行(有例外)
- 三和弦用於不尋常的和聲進行前後關係
例:
德布西序進:
bEM- bAM- bGM- Dm(籠統相似序列後接)Em-AM-Fm-CM+9
其中雙重半音的中音關係(Chromatic Mediant Relationship):
AM-Fm-bGM-dm - 非建立於和弦根音上之和弦進行-和聲的緊張度
ex. 欣德米特,六個和弦組帶有六個次級組,共列12組;
對應相應和聲緊張度水準 - 非建立於和弦根音上之和弦進行-和弦類型、密度、音區、音級數目序進
非和聲性音樂
線性對位 Linear Counterpoint:強調線條,非和弦,橫向線性作曲方法優勢
建立調中心
傳統調性和聲中建立調中心(1–6,二十世紀中常見):
- 主音下行運動的純五度根音進行
- 結合一個半音、向主音的導音進行
- 確定主調:三全音結構-七級音、四級音,級進解決到一級音、三級音
- 旋律強調1,3,5級音,跳進限於1,5之間
- 曲式上的考慮
- 不包含傳統V7-I終止式
- 重複、再現、持續音、固定音型、重音、曲式結構布置、音區等
→吸引到特殊音級上 - 旋律是調性關鍵
新調性(Neotonality)
- 三度疊置與非三度疊置的新調性
三度疊置(三度建構的和弦) - 多調性polytonality:調性曾必須以自然音為基礎作為自己的音階
- 混合(複合)和弦polychord:兩個或多個聽覺尚可分辨的音響單位結合
- 雙調性bitonal:兩個調中心的多調音樂
- 無調性:聽眾感覺不到調中心的音樂,大多以半音階為基礎
- 泛自然音主義(pandiatonicism):
僅使用自然音階的音,但並不依附於傳統和聲進行及其不諧和的處理方式-新調性,可能是三和弦或非三度疊置的。
例如:艾夫斯《第二鋼琴奏鳴曲》-非三度疊置的泛自然音主義;
C大調音階的音簇(Cluster)、三個變音未破壞基本泛自然音感覺、
調式不明顯,可能為G調(結尾處最高與最低音級為G)
其他術語:
有限移位調式(Mode of Limited Transposition)
音級細胞(Pitch-class cell)
平行(Planing)
嚴格模進(Real Sequence)
-《20世紀音樂的素材與技法》重點整理